一、传统与现代的分割点
首先说说我个人对传统与现代武术划分的意见,我认为武术界许多的争论先由这个划分而起。
个人认为,结合时代背景,将1949年建国作为现阶段传统与现代的分割点比较合适,在建国之前,武术的门派的传承性相对纯一些,建国后无论官方和民间对武术的变革都有大的行动,例如上世纪50年代,以郑怀贤、蔡龙云、张文广、温敬铭、何福生等为代表的群体,在竞赛套路的整编上下了一番功夫,国家武术队和各省市武术队的建立,为后来自上而下的官办武术拉开了序幕。
1979年武术散手试验在浙江、武汉体院、北京体院进行,一试十年,1999年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这两次官方的大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武术体系、武术界的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那么在民间,显著的变化在哪里呢?个人觉得,最典型的是——原来以维护自己一派纯洁的信念开始大范围崩溃,一派之中分成*式、*家的现象公开化程度高了很多,对此大家不妨看看如太极拳、形意拳的现状就知我所言不虚,自创一派的也是不乏其人则是纯洁的信念开始大范围崩溃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官办武术的积极意义
从套路到散手,官方的做法其实是有原因和由来的,先说原因,武术在建国前,只不过是江湖人存活的一种工具,而且其社会地位很低,保镖护院、跑马卖解、公卿门客、军队教头等都不算好职业。
建国后将武术纳入体育这个大户头是时势所趋,许多人没有注意到,我们将其捧为圣典的传统武术一到纳入体育竞赛的时候尴尬无比:
各家各派的套路风格各不相同,怎么比?谁做评委?
以伤人为目的的技击到散手比赛中如何判定胜负?如何保证参加者的安全?
好在建国前已经有先行者做了尝试,1928年、1929年上海、杭州举行了国术擂台赛,中央国术馆弄了两次“国考”,马良在任山东国术馆馆长时进行国术改革,弄了个类似建国后竞赛套路的“新武术”。
郑怀贤、张文广、温敬铭、何福生这几位就是中央国术馆出来的,建国后都进入了体院、体委,他们对建国前的那段尝试有参与和了解。
所以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说散打凭空而来,没有必要说竞赛套路不如传统套路。参加过比赛的人都知道,竞赛套路好打分,因为有明确的标准,传统套路靠评分,没办法,谁谁谁打的根本就不是一套,也缺乏标准(至于武术队的也有几类传统拳比赛,那还是套的竞赛套路的打分方法,民间的不吃那一套)。
简单直白地说,就是现代武术建立了评判标准,好交流竞赛,容易促进水平提高。传统武术更容易自我认可,因为各有各的标准,适合自己玩自己的,最多也就是小圈子的人交流,容易近亲繁殖,水平提高困难。
那么官办武术就没有弊端吗?当然有,咱们下回接着说。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