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我去跟你学的话,你能教我什么啊?"或者问:"你们铁禅门有什么啊?"
我也经常反问他们:"你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啊?"
你学什么,我教什么,那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见得是个上佳的教和学的路子.
我们现在提倡所谓"宝树认知法",即是指,我们在拳学的研究实践过程中要抓住主干,在认清和把握主干的基础上去认知和掌握树叉和树叶.
那么这种认知模式与传统的方式有何不同呢?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由枝节往树干这个主体去摸索,由于枝节往往是量非常大而且情势错综复杂的,有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比如我遇到若干人,学武N年,学过的拳无数种,但就象我们写文章没有中心思想一样,一旦和他沟通交流,他还是经常犯迷糊.
大家知道,化学元素有26个,组成世间万物.那么拳学也是有潜在规律的,我们如果象学习化学一样,认清组成拳学是哪些元素,借以指导实践,产生积极的意义,少走弯路,又何尝不可呢?
铁禅门入门,主要是单人的"盘功三练",双人的抢手和全力搏击,理论是"三线五点攻击法",桩法这个阶段根本不需要.
这些东西,初步掌握,面授的话20天足矣.即使是从没练过的,都可以有动手能力.
"盘功三练",初级练法只有手,既而有手有身有步,后期加入头法\腿法等等,可以说是逍遥拳的简体版,目的是掌握手\步\身在空间变化的方式和内在规律,学习者需要细细玩味.得其三昧的话,敢说天下拳法的手法悉在其中,哪用分什么太极\八卦\形意\少林......
双人的抢手和全力搏击,求的是双方互动中的感应意识.铁禅门其实非常强调得机得势和重创能力兼容性,只不过外界许多人误解太多罢了.
"三线五点攻击法",则是与技能训练相配套的理论.比方说应对对方的攻击,不管是他的右手摆拳扇掌\右腿鞭腿横膝\左手的转身鞭拳,都可以归于一个方向的来路,这样认识问题的路子,就可以让我们不容易产生动作太多记不住的感觉,从而让自己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要想提高,则可以按铁禅门体系,先选择一方面或两方面入手.
铁禅门体系中,技能和理论是配套的,技能这一块分四大项----格斗\竞技\养生\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分割他们.
例如,格斗是武术的最根本出发点,不能格斗的从绝对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称之为武术!但是身体本身的健康是技击起码的支点,没有这个支点,格斗就无从谈起,而这个,就跟养生有莫大的关系.
通常人们认为练武人的体质会比一般人好,却不知道练武本身从健康角度说是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出发点也许是好的,结果却不一定.
如果你折腾的东西是获得打斗能力的同时,会伤害自己的健康,会短命,那还是要检讨一下,三思为妙.
起码在拳学这一块,主动地检讨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健康性,就是养生的起点.
在技术的素养上,竞技模式由于有保护,所以让练习者得以有持续化的对抗机会,有效提高本体感觉.否则,缺乏保护措施的话,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轻轻地打,真正打起来抗不住;要么狠狠地打,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重伤害,而不得不经常中断训练.
简单地说,把保护措施看成极度负担的人通常是对抗不足的,思路上也比较幼稚.
训练系统是决定某个流派整体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没有这个"怎么练"的环节,只关心"练什么"的人,即使喜欢拳学很多年,注定最终往往还是个菜鸟.
基础的一点是自己知道自己应当怎么训练,再一个,如果要教别人,还要掌握教学的方法.
请注意,训练系统是个变动的东西,千人千面,需要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即使老祖宗的方法再好,一成不变地照般的话,也不见得适合你.
"宝树认知法",根本上来说,是希望大家除了关心学习内容,更要懂得学习方法.说穿了,人们所做的,万变不离其宗,其实就是李小龙30年前总结的"如何"\"为何"\"何时"这六个字罢了.
思路清晰,措施得当,使用灵活,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原帖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