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生与死的搏斗服务的,但是野战与规范的擂台竞技究竟有什么区别,却是在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始终没有完全辨清的一个问题。仅仅是什么“无限制”、“不择手段”是无法满足我们从效能、功法和技术体系上对传统武术有明确认识的。
首先,与擂台竞技不同,街斗在打斗几乎没有竞技擂台那种试探、周旋的过程。擂台竞技再无限制,对手再主动进攻,毕竟是一种充分准备的、有意识的、有机会让格斗双方充分发挥自身格斗技能水平的程序(正因此才具有观赏性)。而典型的街头战争中,往往是在战争结束后才意识到战争开始的。这并不只是就“突袭”而言的,而是说街斗一旦爆发就是最猛烈、最彻底、最致命的打击,而这打击的前一刻往往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喝茶、逛街、买菜、聊天,根本没有机会与所发生冲突的人进行试探和进入状态。只有当被打倒之后才有机会细细品位战斗的气氛。即便是事先约好的群欧,从战术上讲其打斗也是突发性的(倒是约好的单挑有可能变成英雄式的比武)。相信有过街头纠纷和打斗的网友会很熟悉我所说的场景。因为这种特点,心意拳的训练更注重突然间爆发最大能量的能力,从普通的身体姿态在不需更多先导的情况下迅速发出封锁性(摧毁性)打击。所以心意拳十分注重前手(身)发力的威力,并且每一次打击都包含有致命的重击。这也突出了并不去被动应付对手的进攻,而是通过爆发性打击让对手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本领的战略。有过野战经验的人也许有过此类感受(尤其是与一些江湖老油条打架时):并不是自己体力、耐力或技巧不如人,而是一上来就被遏制住了(或干脆被击溃了),根本没有机会去发挥“本事”。这样挨打很委屈、但也很真实。
同时,街斗的实现距离往往是比较小的(近身猛打),即便是在空旷的地带发生纠纷,双方也会刻意接近对手,或用抄家伙来弥补空间差距。因此在街头应用长距离腿法机会并不多(特别是旋扫性腿法),擂台上的跑打战术也不常见。此外,街斗中机动性非常重要,需要随时逃跑或追赶,所以也不利于高踢,因为在强烈的冲击和奔来跑去中踢高腿者及易被撞倒,而在街头巷尾,倒地之后的搏斗(地面技)是很少有胜算的。大家会发现,在心意拳中很少有“刻意”踢出的腿法;“刮地风”是趟着踢,踢上就是踢,踢不上就是走,不影响冲锋陷阵的速度。上海心意拳中,于化龙老爷子以膝打闻名,但他好象没有打过“箍颈膝撞”一类的招数,他打的全都是低膝,攻敌人的下肢。心意拳常有“一膝把人打飞起来”的说法,主要就是指行进间用膝法催动对手重心或伤害对手支撑腿,而非用膝盖击打对手。